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法律政策宣傳座談會發言材料
商務部
一、商務領域非法集資的風險隱患
近年來,商務部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深入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總體要求,取消和下放了一批審批權限,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完善法規制度建設,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總體上,商務部主管的行業企業經營規范,發展健康,市場開放程度高,競爭較為充分,非法集資的風險點相對較少。但在融資租賃、典當、商業保理等少數涉及資金融通業務的特殊行業,還需要予以關注,進一步加強行業管理,防范化解風險隱患。
二、商務部防范非法集資的舉措
商務部高度重視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意見》(國發〔2015〕59號)要求,深入貫徹落實2017年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擴大)會議精神,印發《商務部辦公廳關于做好商務領域防范處置非法集資有關工作的通知》(商秩電〔2018〕220號),認真履行部門管理職責,組織開展風險排查,大力推動商務誠信體系建設。
(一)完善行業監督管理
一是(shi)加強典當行業動態監管。堅持每周向地方下達監管周報,督促地方采取現場檢查和監管系統核查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動態和全過程監督,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即時監測。落實典當企業前置審批改為后置,研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能力和制度安排。二是強化融資租賃日常監管。通過全國融資租賃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健全信息填報和監測制度,督促企業及時準確填報經營和財務數據,指導地方商務主管部門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強化事中事后監管。三是加強統計信息公示。2017年8月發布《中國融資租賃業發展報告(2016-2017)》,分析融資租賃企業數量、注冊資本和業務機構等數據指標,客觀反映行業運行情況和發展特點,促進行業規范發展。
(二)開展系統風險排查
一(yi)是開展融資租賃風險排查。2017年5月2日,印發《商務部辦公廳關于開展融資租賃業風險排查工作的通知》(商辦流通函〔2017〕175號),組織開展融資租賃風險排查工作。針對融資租賃行業的新情況、新問題、新動態,重點關注是否發生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非法集資問題,及時發現并消除行業風險隱患,促進融資租賃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二是強化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監管。2017年下半年,商務部、人民銀行等9部門開展整治預付卡違規經營專項行動,我部負責單用途卡整治的綜合協調。專項整治中,各級商務主管部門累計出動執法人員2.88萬人次,檢查各類發卡企業1.8萬家,實施責令整改和罰款877次,移交涉嫌非法集資等案件線索156條,有力地凈化了預付卡市場環境。三是加強商業保理風險防范。2017年7月13日,印發《關于做好商業保理風險防范有關工作的通知》(商秩司函〔2017〕241號),要求各地商務主管部門加強日常監督管理,掌握企業經營情況,加強風險教育,查找違法違規線索,積極防范風險。
(三)加強商務誠信建設
積極推動商務誠信體系建設,加強內貿流通特殊行業管理,防范非法集資風險。一是深入推進商務誠信體系建設試點。商務部會同財政部、質檢總局連續兩年在8個省市開展商務誠信體系建設試點,促進行政管理信息和市場信用信息的整合,完善征信、評信、用信機制。8個試點地區全部建成公共服務平臺,覆蓋市場主體近1000萬戶。二是完善商務信用信息平臺。歸集外貿、外資、對外經濟合作、內貿流通等領域企業信用信息,加強與有關部門的信息交換共享,共歸集各類信用信息3億多條,建立信用子平臺50余個。三是持續加強誠信宣傳教育。會同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連續13年開展“誠信興商宣傳月”活動,創新舉辦“信用消費進萬家”主題日等活動,相關政府部門、商協會、企業、消費者和媒體積極參與,營造了良好誠信氛圍。
三、下一步工作考慮
商務部將(jiang)全面貫徹黨的十(shi)九大(da)和(he)十(shi)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shen),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國務院59號文有關要求,進一步加強行業管理,配合有關部門做好非法集資風險防范工作。一是根據相關文件(jian)要求(qiu),配合做好典當、融資租賃和(he)商(shang)業保理(li)等行業管理(li)職(zhi)責劃轉工(gong)作,在職責移交有關部門(men)之前,繼續做好風險防范,履行好行業管理職能。二是加強商務誠信體系建設。推進商務誠信體系建設試點,完善商務信用信息交換共享平臺,出臺覆蓋整個商務領域的嚴重違法失信黑名單管理辦法,開展“誠信興商宣傳月”等教育活動,營造誠信經營的市場氛圍。三是加強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及時移交以發行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名義進行非法集資行為的線索。四是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涉金融領域失信聯合懲戒工作,及時反饋我部懲戒結果。按照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工作要求,配合做好有關風險防范工作,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