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巷深處的“領頭雁”
“十佳班組長”—邢東礦掘進預備隊班長
張林彥
他,擔任班長10年來,所帶連年獲得礦級“優秀班組”稱號,本人多次被礦評為“優秀班組長”;他,始終以身作則,嚴格執行現場管理,嚴抓隱患排查;他,吃苦耐勞,身先士卒,帶頭帶領職工投入到工作中;
2月18日,他所在班組在他的帶領下,創出了單班進尺7排(6米)的新紀錄。他就是邢東礦掘進預備隊班組長—張林彥。
2006年,28歲的張林彥成為了邢東煤礦一名普通的掘進工。工作中,臟活、累活、苦活、險活他都搶著干,隊里、班組的師傅們、兄弟們把這一切看在眼里,記在心中,都打心眼里喜歡這個質樸的小伙子。憑著吃苦耐勞、勤奮好學的精神,他很快掌握了打眼、支護等掘進工藝,逐步成長為一名技術骨干。2008年,因工作出色、技術出眾,張林彥被任命為班組長。近10年來,他帶領班組的工友們一次次的刷新班組生產記錄,月月超額完成礦、隊下達的生產任務,年年被邢東煤礦評為優秀班組,成為邢東礦區眾人皆知的“金牌班”
“多年以來,他所帶領的班組從未發生過輕傷以上人身,以及其他非人身傷害,連年實現生產,工程質量全優率達90%以上,是我礦掘進班組的一面旗幟。”邢東礦安全部部長達建文說。
“張班(ban)長不(bu)但技術全(quan)面(mian),而且時時處(chu)處(chu)都以身作則,沖鋒在前,是(shi)咱們的(de)好(hao)班(ban)長。”該(gai)班(ban)員工(gong)小王對筆者(zhe)如是(shi)說。張林彥每天總(zong)(zong)是(shi)提前半小時到區隊,了(le)(le)解上一班(ban)工(gong)程質(zhi)量及(ji)安全(quan)生(sheng)產情況,接受(shou)新任務,掌握安全(quan)生(sheng)產注意事項。每班(ban)又總(zong)(zong)是(shi)第一個到達井下現場(chang),了(le)(le)解現場(chang)情況,做到心中有(you)數。對發現的(de)安全(quan)隱患和(he)不(bu)合格工(gong)程堅(jian)持在第一時間內處(chu)理整改。 多年以來,他始終堅持強化現場全過程生產監管,嚴格執行現場安全管理措施,重點抓好掘進施工迎頭頂板、瓦斯、防治水、機電運輸等薄弱環節管理,并組織開展全方位拉網式安全自檢,對查處的安全質量隱患全部實行閉環管理,確保把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他還加大班中動態巡查力度,每班要在工作現場來回奔波十余趟,杜絕帶著隱患生產。今年1月份,在2126運輸巷進尺期間,班組人員為了趕任務,頂錨索未跟頭,便想出煤。他發現后,立即制止了這起未遂“三違”,并對責任人進行了嚴厲批評和經濟處罰。今年以來,他現場制止“三違”5起,向區隊匯報安全隱患32條,現場帶頭整改18項,提出質量標準化創新項目3項,有力地促進了礦井安全生產。
小李是掘進預備隊有名的“刺頭”,隊領導經過慎重考慮將小李分配到張林彥班組,張林彥愉快的接納了他,并利用上下班的空閑時間與小李聊天談心,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張林彥對小李的性格有所了解,決定用其所長,安排工作時,針對小李欠缺勞力但技術較好的特點,有的放矢給他安排上掘進磧頭操作風鉆打眼或開絞車等“技術活”。很快,昔日的“問題員工”成為了班組骨干。
“張班長為了我們全班兄弟,不計個人得失,一心想著工作、一心想著大家。今后不管現場施工條件多么艱苦,我們都要加倍努力搞好、干好工作。”被張林彥感化后的小李告訴筆者。 張林彥認真抓好薄弱人員的排查,對薄弱時間、薄弱地點、薄弱環節、薄弱人員進行全方位監督檢查,持續強化現場管理,杜絕各類事故的發生,確保安全決戰的勝利。今年2月份,在2126運輸巷進尺過斷層期間,由于頂板托頂煤3米厚,頂煤容易垮落,支護頂板時容易傷人,張林彥以身作則,每次都是將頂梁上好后,再允許其他職工上前。2月13日中班,臨近交接班時,發現溜子開不起來,他主動留下來處理安全隱患,從中午2時下井,直到第二天凌晨6時才上井。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張林彥在不斷提升自身業務技能水平的同時,還無私的將技術傳授給身邊的每一位工友。為提高班組的整體素質,張林彥發動職工制訂“跨崗位學習計劃”,牽頭成立“青工學習小組”,分批次組織生產骨干和職工進行“1 對1”現場結對練兵,將所學到的知識及積累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班組職工。近10年來,在他的傳、幫、帶下,有8名班組職工成為區隊的生產骨干和技術能手。為保證職工隊伍的穩定,張林彥經常深入班組職工家庭走訪談心,誰家有難事,哪個職工有情緒,他都了如指掌,并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生產骨干劉海興家住農村,上有老下有小,人多田多,每到農忙季節,家中的農活總成為他的心病,給班中的安全生產留下隱患。每到這時,張林彥便帶領班里人員利用班后時間進行幫助,解除其后顧之憂。對班里的安全重點不放心人物,他主動上門送安全意識。通過算賬對比,發動家庭幫教,使3名落后職工逐漸轉化為區隊的安全生產積極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