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運輸巷唱響青春之歌
“十佳工程技術人員”——記邢東礦運輸區工程師
劉俊宏
今年33歲,畢業于太原理工大學機械設計與自動化專業;9年多來扎根煤海深處,用執著、刻苦、敬業唱響80后青年的青春之歌。他,就是冀中股份邢東礦運輸區工程師劉俊宏。
邢東礦是一座現代化礦井,高度的采掘機械化作業對井下運輸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主抓運輸管理的技術人員,他頂住壓力、挑起擔子,在千米井下用自己的辛勤付出同工友們一起共同守護著礦井的安全運輸線。
今年4月1日,邢東礦落實公司“8431”安全管理體系要求,根據礦井實際,拉開了為期30天的斜巷運輸大會戰的序幕。劉俊宏作為本次大會戰的總負責和具體執行人員,在如何規劃布局、如何統籌合作中可謂“煞費苦心”。在繁雜的工作中,他認真梳理思路,將工作安排細化到小時和分鐘。他第一時間成立了運輸會戰領導小組,規定小組成員每人包管兩個單位,按照“誰管理、誰負責、誰接手、誰落實”的要求,對包管單位的絞車狀態進行跟蹤管理,在每周三開展一次全礦范圍的運輸大檢查,在每周四安全辦公會上通報所查處的問題,對在規定時間內未完成整改落實的單位給予罰款處理。為進一步規范運輸管理,消除運輸安全隱患,他連夜翻閱文件、查找資料、對照井下運輸實際工作,重新補充修改文件,在最短時間內制訂出了《邢東礦運輸管理補充規定》,對絞車安裝、安全設施安裝等做出了詳細說明。其中,對軌道鋪設、道岔鋪設的標準要求更是精確到了毫米以上。通過落實本項規定,有效提升了絞車日常維護質量,做到了鋼絲繩定期淋油,實現了礦井運輸絞車全部規范安裝,井下運輸系統設備、設施的合格率達到了100%。
邢東礦斜巷運輸涉及采掘開11個單位,職工隊伍素質參差不齊,專業技能良莠有別。在40余條總計長度超過10公里的各類運輸斜巷里,每一根“神經系統”都不可小覷。針對本次運輸大會戰點多、面廣、線長的實際,劉俊宏積極同安全部培訓中心溝通,從狠抓職工專業技能入手,對全礦絞車司機和信號把勾工加大培訓力度,采用“每日一題”、“事故案列警示教育”等形式進行重點教育;統一組織上機考試,對考試不合格者嚴禁上崗。通過培訓學習,全礦187名參與人員抄寫學習筆記共計3萬余字,考試合格率達到100%,有效提高了職工隊伍的專業技能和安全意識。
隨著運輸大會戰各項工作的有序推進,運輸安全對斜巷運輸的硬件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說起絞車盤繩器的改革,劉俊宏如數家珍:
“導繩輪、滑軸等零部件,都是按照現場生產需要重新設計,精細加工,以便更好地服務生產。”原來在斜巷坡底使用的梯式擋車欄,在使用過程中發現強度不夠,對安全生產造成一定影響。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他連續2天趴在成堆的資料中,一遍遍畫了幾十張圖紙,最終設計出了一款柔性擋車欄,在全礦各下山掘進運輸斜巷坡底進行推廣使用,克服了原有弊端,大大提高了運輸安全系數。此外,他還對無極繩架空乘人裝置吊椅進行了改造,提高了乘坐舒適度,受到職工的一致歡迎;組織職工對所有的電機車駕駛室都新安裝了防護網,使來回穿行礦山“脈搏”更加有力地跳動。4月30日,邢東礦斜巷運輸大會戰圓滿結束,本次大會戰共調整軌道1800余米,跟蹤治理運輸提升小絞車41部,設計并加工小絞車盤繩器10個,查處并整改運輸安全隱患85條。這些成績的取得,也為劉俊宏在運輸管理工作歷程中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如今,劉俊宏作為一名工程技術人員,他的綜合素質都獲得了班組職工、單位領導及礦領導的認可。面對褒獎,他說:“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作為工程技術人員,我還需要不斷去學習,在服務礦井發展過程中發揮自己更大的力量。”執著的信念和不懈的付出,使他在工程技改項目中不斷嶄露頭角。《四象限變頻技術完美應用與井下運輸提升》《2米絞車提升機液壓站的技術升級改造》《副暗斜井雙冗余技術在斜坡擋車裝置的應用》等多個項目在集團、公司斬獲榮譽,其中僅《架空人車智能化節能控制系統》一項就可為礦井年節約電能16.06萬千瓦時,節省材料費用4.5萬元。